查看原文
其他

重视它,校园会减少很多这样的意外

校助君 河南校长 2022-12-05


学校开学,学生们也都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然而在学校中还是会发生许多的意外。


近日,位于山东临沂费县瑞文学校内,一名初三男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毫无征兆地倒下了,学校方面立即将该学生送往了医院,经过1小时的紧急抢救,还是不幸离世了。医生判定结果是心脏猝死。



当地教育部门调查后也做出了回应,确认这是意外事件。


其实,类似事件,今年多地都有发生——




4月14日,浙江一名初三学生在体育课1500米跑步活动中晕倒,后抢救无效死亡。


4月30日,湖南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发生意外猝死。


…………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每10万人中41.8例,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天有近150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曾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韩国庆尚南道消防局接到一名小学生的电话,称他的父亲在睡梦中脸色苍白。接线员判断这是急性心梗的表现,于是立即与这名学生进行视频通话,向他展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图片。孩子现学现用,救回父亲一命。



5月28日,下午课间休息时,广东东莞某学校学生13岁的小丽突发心脏停止跳动,学校校医立即展开徒手心肺复苏术,这时距离小丽失去意识不超过5分钟。15∶45,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到120指挥中心急救电话。15∶56,救护车赶到事发学校。在多科医护人员不懈努力下,小丽的心脏在停止跳动40分钟后成功复跳,ECMO持续支持3天后,几近康复。6月3日,她被转入儿科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是青少年群体中除车祸、溺水等意外事故外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短,一般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能在1分钟内完成除颤,存活率可达90%。4分钟内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达32%。可见,实施现场急救是降低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掌握一套急救技能多么重要。许多西方国家已将急救教育纳入学校义务教育,如挪威在1961年就强制性将心肺复苏课程引进学校;美国得克萨斯州规定,只有掌握心肺复苏相关急救操作方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日本则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通过心肺复苏训练课程,学业成绩才能合格。


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

↓↓↓




近日,教育部就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通知,指出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其实,2019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


其中,《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校目前在健康知识、急救知识方面大致做的有哪些工作呢?


第10届河南教育名片、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学校近些年主要且一直在坚持开展心肺复苏急救进校园活动,邀请周口市红十字会、郸城县人民医院,以及蓝天救援队等单位来校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教育。


第13届河南教育名片、长葛市第一小学:心肺复苏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的培训是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关键。学校与长葛市红十字会联手,由红十字会委派专业人员到校对师生进行心肺复苏的技术性培训。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由学校体卫艺处具体负责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和督察。


第14届河南教育名片、偃师市伊洛中学:在普及学生心肺复苏教育上,学校要求担任健康课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有关视频材料进行学习,并相互切磋商讨达成共识,然后利用上健康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宣导教育。



从这几所学校开展的情况看,大家都在一直坚持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对急救知识进校园有着特别清晰的认识,也知晓它的重要性。但我们也能看出,现在把它在全体师生中进行持续性地普及,并且变成人人都能掌握的技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中间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呢?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是缺乏急救师资,目前学校仅一位老师持有中国红十字会办法的救护培训师资证书,师资力量不足,加上平时缺乏复训,难以承担全校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教学任务。二是社会急救法治环境有待完善,没有心肺复苏急救员资格证书的学生除给自己的亲人急救外,如果给其他病人急救,万一急救失败,责任界限很难划清,限制了学生在校外施救的积极性。


长葛市第一小学:技术的掌握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目前存在的困难一是急救教师的培训培养问题,还存在实际操作技能在师生中的普及问题。


偃师市伊洛中学:心肺复苏具有很强的医学专业性,而学校教师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救护技巧和注意事项很难拿捏把握得精准到位,向学生讲授时做不到得心应手、娴熟自如。


第14届河南教育名片、驻马店市第九中学:缺少关于心肺复苏的医疗技术支撑,而且做心肺复苏的场地有限,健康室容不下太多学生同时上课。



为此,这些中小学校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首先,希望红十字会或卫生健康部门能对教师进行成规模的心肺复苏急救培训,让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同时发挥校医的作用,做到专兼职结合,推广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进校园。


其次,希望强化生命第一意识,理顺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真正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纳入安全课教学内容,做好时间保证。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做好培训教材、器材、教具等的物资保证。




为此,校助君还专门咨询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明航。针对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他为我们做了以下分析——


存在问题

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作为一项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方能真正掌握,而目前的急救技能培训很多面临实践操作不足。



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徒手心肺复苏这一技术包括:反应评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而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医师,没有必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积极性不高,出现听课不耐烦的情绪。


操作训练欠规范。学生对有效指征的判断及操作中并发症的观察没有全面认识,同时对操作的步骤和要领不能很好地掌握,如按压频率太慢或太快、按压速度不均、开放气道手法不正确、心脏按压的姿势不正确、按压时胸骨下陷不到位及不合理的按压停顿等等,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 


缺乏时间观念。心肺复苏是项急救技术,必须争分夺秒,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后在4分钟内进行急救是“黄金时间”,又称“黄金4分钟”;每过1分钟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超过10分钟生存率只有2%~5%。但在操作中,由于模拟情景,学生并没能体现“急”的意识。 


解决途径

开展合理的培训课程。学校应与急救培训部门一起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采取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系统、连续的培训。学校每周应设置一两节课,有计划地从易到难对学生开展长期培训指导。 


根据情况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中关于急救的片段并开展讨论,让学生讨论体育课中、课间活动中出现意外时的应对方法,或模拟现场救助。


规范心肺复苏考核程序和细则。考试评价既包括理论考试,也包括实践技能考试,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王明航说,心血管疾病、触电、溺水、猝死等情况在现代生活中时常发生,学校有责任教育学生爱惜生命、保护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灾难面前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挽救他人。


急救培训进学校进课堂,不但能够在意外发生现场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减少伤残和死亡,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而且能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的途径。




推荐阅读


◆ 河南教育名片 | 发现的眼睛
◆ 招个男教师咋就这么难!

◆ 越是优秀的学校,学生越少?!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